【杂文随笔】
因一则“买、卖豆腐”的笑话引发的思考和议论
题记:一则关于“买、卖豆腐”的幽默、笑话,网络上流传着多个版本。甚至还有漫画和视频。现将最近在微信群里看到的一个文字版《豆腐》帖子原文记录如下:
《豆腐》
顾客:“豆腐多少钱?”
老板:“两块。”
顾客:“两块一块啊?”
老板:“一块。”
顾客:“一块两块啊?”
老板:“两块。”
顾客:“到底是两块一块,还是一块两块,”
老板:“是两块一块”
顾客:“那就是五毛一块呗!”
老板:“去你妈的,不卖给你了!都他妈把老子整蒙了!”
。。。。。。
以上文字记述的是一则幽默、笑话。你阅读之后,可能会忍俊不禁,哑然失笑吧!可是笑过之后,你是否会进一步冷静思考:顾客与豆腐店老板之间的这段简短对话,究竟有什么不协调的地方呢?到底豆腐是多少钱一块呢?为什么顾客与豆腐店老板会发生分歧和矛盾呢?曾经在商贸界从业几十年的人,会习惯的把它视为一个商务案例。这是由于顾客的询价与豆腐店老板的报价,双方都没有一致指明商品的单位和单价;把货币(钱)与商品的单位都混淆为“块”
;用的是同一个“块”字。可是,在这里,同一个字,有着两个不同的概念:此“块”而非彼“块”也!一个是货币(货物价钱)的金额单位,另一个是商品(豆腐)的数量单位;顾客和老板各自心目中所指向的和理解的不一致,因此产生分歧和矛盾。答非所问,话不投机,不但谈不拢,甚至谈崩了!不可能达成交易。不仅没有成交,还搞得翻脸反目,很不愉快。可见,即使是这样的一例最常见最简单的“商务谈判”
,其基本要素的概念不清,生意也会做不成。
如果顾客与豆腐店老板多有一点文化素养,且语言注意运用一点“修辞”
,买卖双方都把豆腐的单位叫做“块”
,那么就应该把豆腐的价格单位按规范说成“元”,或者习惯已成自然硬是也要用“块”字,那就按照通俗的口语习惯,在“块”字后面带个“钱”字(比如几块钱),来指货币(价钱),以示区别,以便准确表达,避免产生混淆和岐义。也就不会产生误会、误解,不会发生理解分歧和矛盾。买卖双方就能顺利达成交易了。在日常生活中,需要因时、因地、因事,注意语言环境、对象和语言表达效果。这样就能办事顺利,事半功倍,万事大吉。即或是“买豆腐,卖豆腐”,这样司空见惯的平常事,也莫不如此。
平心而论,这笔豆腐生意没有做成:顾客没有买到豆腐;豆腐店老板没有卖出豆腐,买卖双方都是失败者,没有赢家。不过,顾客并非“过了这个村,就没有这个店”
,还可以去别家买。别家豆腐店老板不一定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报价;
这笔豆腐生意没有做成,这家豆腐店老板要负主要责任。你生产加工豆腐的目的是要卖出去,赚得利润。你对自己的产品最了解,卖价是由你决定的,有责任向顾客介绍并准确报价。当顾客不明白时,要耐心解释,直至让顾客理解,欣然接受。可是这位豆腐店老板,自己报价概念不明确,在顾客多问几句时就不耐烦了,还暴粗口:“你妈的”
,“他妈的”
!“国骂”
脱口而出。当着顾客的面“充老子”
。不尊重顾客,很不文明。还赌气说“不卖给你了!”
态度非常恶劣!明眼人一看就能分辨是豆腐店老板自己不清白,反倒责怪顾客把他“整蒙了”!网上另一个版本中,豆腐店老板更有甚者,最后竟然粗暴地要顾客“滚!”
如果顾客与其一般见识,互不相让对峙下去,说不定双方还有可能为买卖豆腐大打出手哩!(网上的确有人发了一段估计是自编自演的恶作剧:豆腐店老板还真的拿一块豆腐拍到顾客脸上了。)真是犯不着啊!
这个豆腐店老板是应该受到严厉批评的!倘若有顾客投诉,说不定会被责令停业整改的。至少要向顾客赔礼道歉!若不幡然醒悟,转变经营作风和态度,不仅只是失去这个客户和生意,还会失去更多客户和机会。即使你卖的是抢手货物,也不能摆出一副“皇帝女儿不愁嫁”的架势来的。
有读者看了这则笑话,分析认为:豆腐店可能有两种规格的豆腐,大块的豆腐,价格为“两块钱一块”
;小块的豆腐是“一块钱两块”
。由于老板报价概念不清,顾客没有听懂。既然顾客没有听懂,那么老板最简单的辅助办法,完全可以用手指一指,比划一下,顾客也完全能够明白的。或者更规范一点,贴张价格单或标签,顾客一目了然,就可少费许多口舌。总而言之,无论如何,豆腐店老板不能发火、不能暴粗、不该出言不逊。
说话和写文章,都是要尽量让别人听懂、看懂,尽量做到通俗易懂,尽量避免产生“歧义”和误会。别人不懂就要考虑换一种说法或方式明确表达。如果仍然重复原来的说法,不能解决问题,还会误时误事,甚至产生矛盾。
有人认为,幽默笑话就是为了给人逗乐、搞笑的。这既然是一则幽默笑话,就具有“喜剧”的属性。买豆腐与卖豆腐,顾客与老板之间有误会,有冲突,正是营造喜剧效果的重要条件,读者不必太当真,太较真,太严肃了!莫把喜剧当人生!但是“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”
,是大家公认的常理。喜剧剧情和台词也应该讲究社会效果。要“是非分明”
,要倡导“文明经商”
!
本文开始已经声明:笔者“习惯的把它视为一个商务案例”
,因此主要的视角是“在商言商”
。“买豆腐、卖豆腐”
,是一种常见的商务行为,那么我们就按商务的规范、规矩来观察、分析、评论之。这是完全合乎情理的。至于原创作者的本意如何就另当别论了!帖子一经发布公诸于众,就任凭读者评论了。
如果我们读者把这种故事仅仅当作幽默和笑话,一笑置之!一笑了之!是非不分!就会让某些不文明的东西,潜移默化地侵蚀我们社会健康的肌体。幽默、笑话也应该是传播文明和正能量的载体。
短短的一则幽默笑话,却写了一大篇议论,并非小题大做,也并非书呆子咬文嚼字,“买卖豆腐”是极普通的商务行为,也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生活。生活中处处留心皆有学问。如果漫不经心,毫不在意,就可能闹笑话,就会“失礼貌、失人格”
,而这则幽默笑话正是一篇难得的教材。既是生动的“商务”教材,又是现实的“文明礼貌”教材。
这则幽默笑话,经这样分析评论后,再去阅读,或许就笑不起来了!因其中带有不文明的粗俗、低俗的话语,经不起推敲。好的幽默笑话,不带脏话,值得咀嚼、耐人寻味,经得推敲。幽默笑话除了引人发笑,给人带来快乐外,还能寓教于乐,发人深省给人启迪,就是更高境界了。
以上文字不知你是否有同感?至少笔者是这样认为的。
-----------人可
原创旧作
於2017.06.06.
在朋友圈微信群发布
2018.12.05.在人可130的新浪博客发布